风险提示 | 征信相关风险提示
征信相关风险提示
一、常见表现
1. 虚假宣传:声称能“修复”任何不良记录,利用消费者急于修复征信的心理,诱导其进行“征信修复”。
2. 伪造材料:通过篡改个人信息、恶意投诉金融机构等方式掩盖真实信用状况。
3. 收费推诿: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或拖延,无法兑现承诺。
二、征信修复的危害
1. 造成经济损失
“征信修复”机构往往收取高额费用,但实际效果难以保证,甚至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造成二次伤害。
2. 泄露个人信息
在“征信修复”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3. 影响个人信用
通过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方式“修复”征信,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信用状况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对个人的金融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风险提示
1. 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
个人征信记录是对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随意修改,要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珍爱信用记录,避免出现逾期等不良行为。
2. 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权益
如对征信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正规渠道提出异议申请。征信异议处理不收取任何费用。
3.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等发布的“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特别提醒
任何声称可以“洗白”征信、删除不良记录的都是骗局!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